近40年秦岭生境质量呈现中部和西部等级高的空间格局
近40年秦岭生境质量呈现中部和西部等级高的空间格局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我国南北分界线与重要生态屏障,在水源涵养、养分固持、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怡平带领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武文琦、赵燕、田瀚文,基于秦岭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分析狭义秦岭198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的影响,旨在为秦岭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对策。
1980—2020年秦岭土地利用分布图。
1980—2020年秦岭生境质量空间变化趋势。
1980—2020年秦岭生境质量热点分析。分析图片均为研究者提供
他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秦岭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和草地为主,面积约占79.67%。21世纪之前人类活动对秦岭干扰程度较小,不足0.2%;2000年之后人类对秦岭干扰程度开始增加,变幅面积超过总面积的2%。
(2)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秦岭生境质量指数均值分别为0.7592、0.7594、0.7586、0.7585、0.7617。空间分布上,秦岭生境质量中、西部等级高,而东、南部等级低。
(3)在像元尺度上,秦岭生境质量仅有2.74%的区域存在显著性变化,其中显著升高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略阳县、勉县、汉台区、凤县、太白县、城固县境内,显著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洛南县、商州区、丹凤县、华州区、华阴市。
(4)秦岭生境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1世纪后,秦岭生境质量的热点面积扩张,冷点面积降低。其中热点主要分布在秦岭东部区县,包括洛南县、商州区、丹凤县等,热点面积占比可达77.82%。冷点主要分布在秦岭南部及东部局部地区,南部包括汉滨区、紫阳县、城固县、留坝县、汉台区、略阳县等区县,主要沿当地耕地分布,东部包括商州区、丹凤县等区县。
(5)土地利用程度是影响秦岭生境质量最大的驱动因子,与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年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秦岭生境质量的影响范围分散于全域;年降水量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部与西部;潜在蒸散发量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西部;而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南部边界与东北部。
(6)秦岭生境质量的降低源于人类活动引起生境威胁源——建设用地与耕地的扩张,而生境质量的提高可能源于“退耕还林还草”、《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其他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
秦岭生境质量的增长优势在2010年以后尤为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陈怡平建议:今后秦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方面仍要继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秦岭东部(如商州区、洛南县与丹凤县等)与南部(如汉阴县和汉滨区等)的关注。
上述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地球环境学报》2023年4期上。
相关论文信息:http://jee.ieecas.cn/dqhj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