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计算所包云岗开源芯片遇死结但华为巨头验证其正确性打破束缚的时代背景下CCF-GAIR 2019
在2019年7月12日至1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19)在深圳举行。这次盛会不仅汇聚了学术界、工业界和投资界的重量级嘉宾,还特别邀请了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就如何打破开源芯片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包云岗先生在峰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软件和硬件之间存在巨大的性能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达到63000倍。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他提出了两种方法:一是雇佣更高水平的程序员编写优化的软件;二是采用领域专用体系结构来加速工作。他认为,采用领域专用体系结构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带来了碎片化问题。
然而,包云岗坚信未来有可能实现芯片设计像软件开发一样快速迭代。为此,他强调需要降低芯片设计门槛,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他还提到了美国1980年代初期通过MPW模式成功降低了半导体研发成本,并培养了大量人才,这直接促进了半导体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兴起,如无晶圆企业和代工企业。
关于开源芯片的问题,包云岗指出目前存在一个“死结”——即尽管人们渴望使用开源芯片,但由于IP保护等因素导致市场上缺乏可用的开源资源。此外,即使有开源资源,其验证过程往往耗时且昂贵,因此限制着其广泛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包云岗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是打破这个“死结”的时代,也是一个建立开放生态系统的时代。在他的看法中,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学术界已经开始洞察到这一变化,并正在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发展,比如指令级工具、新的语言以及新的应用场景等。
总之,在这次CCF-GAIR 2019峰会上,我们见证了一场关于如何利用技术手段突破现状、推动创新发展的大讨论,而这些讨论不仅限于理论层面,更关乎未来的产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