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场景中读懂容错CAN技术揭秘现场总线的两大主流方案
在社会实践中,深入理解容错CAN技术:揭秘现场总线的两大主流方案
一、容错CAN的历史演变
1986年,Bosch公司在SAE大会上提出CAN总线概念,这标志着汽车电子行业中的一个重大突破。随后Intel推出了第一款支持CAN协议的芯片——82526,从而点燃了这项技术的发展之火。经过六年的努力,国际标准ISO11898和ISO11519正式发布,它们分别定义了高速CAN和低速(也称为容错)CAN的通信规范。
二、容错CAN与高速CAN的差异
尽管高速CAN和容错(或低速)CAN都使用差分双绞线进行传输,并且它们在数据链路层有相同的规则,但是在物理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高速CAN可以达到1Mbps,而容错_CAN仅支持125Kbps。此外,在理论上的连接节点数方面,高速_CAN要高于容错_CAN。而最关键的是,他们之间无法直接通信,只能通过转接板进行桥接。
三、容錯 CAN 的优缺点
虽然它相比于高速_CAN具有更低的通信速度和较少数量可连接节点,但是它也有其独特优势。在抗干扰能力上,它表现得更好,因为它能够在电平显隐变化时保持稳定的信号波形。这使得它非常适合那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工业环境。同时,它还能够保证即使是短路或断路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正常通信,这也是“Container Fault Tolerant”名称来源的一部分。
四、应用场景与电路设计
对于需要高度耐久性以及对信号波形要求严格控制的情境,如图7所示,我们可以使用CTM1054T型号来实现这一需求,该模块完全符合ISO11898-3标准,并且单网络内最大节点数达到了32个。在实际应用中,如图8所示,我们需要注意终端电阻RTH和RTL如何连接至总线,以确保系统性能最佳。此外,当我们构建一个典型网络如图9所示时,可以通过扩展设备来增加更多节点或者延长通讯距离。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の现场总线技术各有侧重,为不同社会场景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