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发布 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
2024年7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并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趋势在持续,而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2023年,中国年平均气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退缩距离、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蓝皮书》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海洋热含量和海平面高度均创下新高。这一趋势与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紧密相连。数据显示,最近10年(2014~2023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2℃。南极海冰范围更是再创新低,全球冰川消融加速,北极海冰范围显著减小。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排放情景越高,极端高温事件的频次越多、强度越强、风险越大。《蓝皮书》预测,未来30年,中国区域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将上升1.7℃~2.8℃,其中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增幅最大。极端高温不仅对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能源系统构成巨大挑战。例如,高温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和电力供需紧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 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蓝皮书》指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逐年上升,2022年全球大气平均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温控目标,即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争取控制在1.5℃以内,碳中和成为必然选择。 碳中和不仅是一个科学术语,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它要求通过平衡二氧化碳人为排放量与人为去除量,实现“CO2净零排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郑重承诺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实现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碳汇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