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领域终止合作频繁本土药企走出去还需提高自身研发实力
2023年以来,生物医药领域终止合作频繁,其中不少国产创新药的海外授权被“退货”,这是否意味着,本土药企借船出海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呢? 生物医药领域终止合作频繁 将创新药海外开发的权益授权给跨国药企是国产创新药企拓展海外市场常见的手段,相比自主出海,这种借船出海的方式可以借助跨国药企成熟的研发以及商业化团队,实现药品更快在海外上市;同时,中国药企可以获得首付款以及后续的里程碑收入,提前实现回笼资金。 近年来,本土药企海外授权交易数量不断增加,单项交易金额也不断攀高。据悉,2022年12月,康方生物依沃西高达50亿美元的授权“出海”刷新了纪录。此外,2023年上半年,有4家来自上海的药企通过对外授权项目获得首付款接近10亿美元。 但随着本土药企海外授权合作的增加,生物医药领域终止合作事件也频发,仅在2023年以来就有多起案例。 9月19日,百济神州宣布与诺华终止合作,百济神州瑞士重新获得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替雷利珠单抗(商品名:百泽安)的全部全球权利。对于此次终止合作的原因,百济神州在公告中表示,与诺华的全球战略调整有关。而在今年7月,百济神州的抗癌症药物欧司珀利单抗也被诺华“退回”。 天境生物日前宣布,公司收到艾伯维的通知,将全面终止与艾伯维就CD47单抗在研药物来佐利单抗(lemzoparlimab)等产品的合作协议。开发和商业化部分CD47化合物和产品的全部全球权利,将重新回到天境生物手中。 5月,基石药业宣布终止与EQRx关于基石药业开发的PD-L1单克隆抗体“舒格利单抗”与Nofazinlimab的许可协议。 今年2月,诺诚健华与渤健公司也终止了双方达成的就BTK奥布替尼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合作以及许可协议。至合作终止时,渤健已向诺诚健华一次性支付不可退还和不予抵扣的首付款1.25亿美元。 本土药企走出去还需提高自身研发实力 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终止合作频繁,本土药企借船出海还行得通吗?未来药企是否需要靠自主“出海”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主攻方向呢? 业内认为,对于本土药企而言,失去海外合作方后,意味着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临床开发、申报上市、生产和销售方面都需要自己做主,而这些方面对企业的资金链、研发团队、销售团队等要求更高,本土药企的压力或进一步加重。 不过,国内外药企进行合作开发、推广创新药,乃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常态,合作主要关注临床的价值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具备临床价值、满足国际大公司考量的国产创新药依旧存在借船出海的机会。但总体来说,无论如何,本土药企要想更好地走出去,都需要提高自身研发项目质量以及创新性,才能更自信地立足于海外市场。 失去海外合作伙伴后,部分具备实力的国产药企正迎难而上。如今年已有2款药物合作终止的百济神州,该公司方面此前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百济神州的政府事务团队已经建立,对于销售前景十分有信心,也不排除未来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可能。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