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辐射检测仪闹乌龙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许多时候,热点新闻往往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年初时候的血氧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就在最近,受到“日本核污水排海”新闻的影响,不少人开始购买家用辐射检测仪,甚至,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直接将这类产品作为了“热卖产品”进行推广,有些人气型号更出现了“一机难求”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随着不少用户收货试用,频频闹出笑话之后,大部分人开始恢复理性,正确的去看待家用辐射检测仪这类产品。于是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核辐射检测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老百姓有必要购买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辐射检测的原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辐射检测仪器采用的是盖革-弥勒计数管(GM管),其检测原理是,当每一次射线通过GM管并引起电离时,GM管便会产生一次检测电流脉冲,辐射检测仪显示的数值,其实就是记录下的脉冲的次数。但实际使用的时候,这种检测仪有两个局限性。首先是检测范围,GM管只能检测x、γ射线,测不到α射线,其次是放射性存在随机的特征,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辐射检测需要取一段时间内的连续读数计算平均值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使用GM管的仪器就不能用于辐射测量,即便在专业的测量工作中,使用GM管的辐射检测仪也是重要的工具,但是,目前市面上大众可以买到的家用辐射检测仪,GM管品质良莠不齐,许多时候靠嫩产品本身就有问题。 因此仅从检测准确性的就角度来说,辐射测量属于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需要“专业人员+专业设备”共同参与完成,检测过程也十分复杂。甚至,从实际检测的难度来说,即便是专业的设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准确的检测数据。因此结论也显而易见,家用辐射检测仪并不推荐购买。 说完了这个问题,我们回到辐射问题本身。实际上辐射检测的自检难度与辐射的存在关系也有联系。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辐射无处不在的环境中。自然界存在来自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生活中存在人工辐射,甚至我们脚踏的这片大地上存在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而对于辐射也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也就是安全照射剂量,上限为1毫西沃特(mSv)/年。正常来说,我们在生活中自然承受的辐射,一年也不会达到这个剂量。而像是CT等医疗需要的时候,医生也会严格的计算我们身体的承受能力来安排检查。对于生活中的辐射,我们能做的,是维持正常的生活习惯,避免购买灰色渠道三无产品,至于其他的问题,我们要相信有关部门的监测、检测和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