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产学研投为智能穿戴产业全面赋能
近日,深圳国际眼镜(智能穿戴)设计大赛路演和评审在深圳龙岗进行,此次活动是2024LIGHT VISION深圳国际眼镜业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2024深圳国际眼镜(智能穿戴)设计大赛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大赛以“镜启未来·艺数共生”为主题,设原创设计-专业眼镜设计组、原创设计-院校赛事组、智能眼镜(穿戴)设计组和数字视觉组共4个组别。
此次大赛共征集到海内外设计师和院校师生作品超过2435份,成为深圳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赛作品最多、水平最高的眼镜设计比赛。大赛立足产业视角,围绕产业发展规律与需求,结合新材料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时尚设计,打造具有“深设计”特色的智能穿戴创新设计大赛,以设计赋能深圳眼镜和智能穿戴产业。
深圳眼镜和智能穿戴品牌如何更时尚更科技,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深圳眼镜和智能穿戴产品的竞争力,笔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院长、本届眼镜设计大赛评委朱舜华。
无时尚 不穿戴
龙岗眼镜产业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端眼镜年产量1.25亿副,占全球中高端眼镜市场50%以上,全国90%的高端眼镜设计师集中在龙岗。
科技在以智能眼镜为代表的智能穿戴产业中的应用正扑面而来,具有良好电子信息产业和时尚设计基础及人才优势的深圳眼镜,已成为智能穿戴产业的引领者,形成了“全球眼镜,中国眼镜看深圳”的格局并赢得美誉。
“AI多模态大模型的一些应用,为视觉和智能穿戴赋予了很好的应用场景,这样的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潜力。”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院长、眼镜设计大赛评委朱舜华表示,近几年智能眼镜进入了爆发阶段,深圳政府相关部门高度关注跟踪眼镜产业的发展,这将促进深圳眼镜产业进一步升级。
朱舜华介绍,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苹果的智能手表和谷歌智能眼镜是重要的标志和节点。他表示,此次设计大赛路演产品中,原创设计和学生院校组参赛作品近一半与智能眼镜密切相关,不少市场的热点在产品设计中得到体现。
不过,他也指出,作为日常佩戴用品,功能日益多元和复杂的智能眼镜的重量可能会成为影响其渗透和爆发的重要因素。但他同时表示相信,随着制造工艺、材料和科技的投入与进步,将会逐步改善甚至解决这个痛点。
在朱舜华看来,智能穿戴产品直接与接触,已经不是纯粹的功能性产品,属于时尚产业。他认为,时尚产品首先要好看,正所谓“无时尚,不穿戴”;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日益扩展的今天,时尚还需要与科技结合,科技应用本身就是一种时尚,“不科技,无未来”。朱舜华说:“穿戴产业一定会与深圳整个时尚产业,如钟表、珠宝、眼镜甚至包括服装这些时尚产品和产业融合,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整合资源 “出海出圈”
作为“设计之都”,深圳拥有领先地位的时尚产业。深圳的手表、眼镜、珠宝和服装等时尚产业基础良好,规模庞大。以手表和钟表为例,深圳手表产量占中国产量的53%,占全球产量的42%;中国钟表“十强企业”中,有7家在深圳。智能穿戴是基于原有穿戴产品的发展和升级,深圳时尚产业敏捷而完善的供应链、丰富的人才为智能穿戴产业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和有力支撑。
“作为深圳市智能穿戴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钟表与智能穿戴研究院院长,我们有责任从产业链、供应链甚至资本方面提供更多的对接、交流合作与服务,助推产品的创新与设计更好发展。”朱舜华说,一些评委专家表示,希望借助设计大赛的平台,发力“产、学、研、投”,为智能穿戴产业全面赋能。
在他看来,设计大赛是观察智能穿戴产品创新和产业动向的窗口。“路演项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个产品针对视力及听力弱势人群的专门应用设计,将这些产品或项目落地实施,解决他们的痛点,既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朱舜华说道。
“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外国的参赛选手和评委专家都非常关心中国参赛作品的诸多创意;在路演项目中,来自德国的选手在工学和色彩方面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朱舜华说,中国拥有深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要充分发挥全球设计师的创造力和中国的产业实现力的优势,“世界设计,中国制造”是一条互利共赢的宽阔大道。“出海出圈”参与全球竞争,是深圳智能穿戴产品及品牌的重要工作方向和目标。
深圳正大力推动现代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致力成为全球时尚产业高地、国际新锐时尚之都。龙岗区围绕眼镜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升级,打造“1+2+3+5+N”工作体系——“1”个专班和政策+“2”场眼镜大型活动+“3”大公共服务平台+“5”大产业空间载体+“N”个重点项目,有力支撑了龙岗和深圳眼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