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频率梳
在现代光学领域,激光器锁模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技术。它为实现超短脉冲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通信等众多领域。
激光锁模是一种巧妙的技术,可以产生超短脉冲的光。标准连续波(CW)激光器发出恒定的输出光束,而锁模激光器会产生一系列超短脉冲,其持续时间可以达到飞秒量级(10-15秒)或皮秒(10-12秒)。这些特殊的时间尺度通过跨学科应用开启了超快科学和技术领域。
激光锁模的分类
锁模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主动锁模和被动锁模。
主动锁模:需要周期性地调制激光器谐振腔的损耗或光程,通常通过声光调制器、电光调制器等有源器件实现。主动锁模产生的脉冲宽度通常在皮秒量级。主动锁模激光器的脉冲重复频率可以通过外部调制信号精确控制。
被动锁模:不依赖外部信号,而是利用激光器内部的非线性光学元件(如饱和吸收体)实现锁模。被动锁模可以产生更短的脉冲,达到飞秒量级。被动锁模技术中,常用的饱和吸收体包括染料盒、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等。这些吸收体具有在强光下吸收率降低的特性,有助于形成超短脉冲。被动锁模激光器的稳定性和锁模的发生率可能低于主动锁模激光器。
激光锁模的基本原理
通过某种方式使激光器中振荡的多个纵模(即不同频率的激光模式)之间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从而使这些模式相干地叠加在一起,形成超短的光脉冲。锁模激光器的输出脉冲宽度通常在皮秒到飞秒量级,峰值功率远高于平均功率。激光器锁模技术通过巧妙地控制和锁定纵模的位相,成功实现了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激光锁模取决于在激光腔固有的纵模之间建立固定的相位关系或相干性。这种周期性的建设性干涉以短脉冲的形式产生强烈的光爆发。
激光锁模的基本理论
在激光腔中,两个向相反方向移动的光波的相互作用会产生驻波,形成一组称为纵向模式的离散频率。当模态间距为 Δν 时,这些模态可以根据它们的相位关系进行破坏性或建设性干扰。
其中 c 是光速,L 是谐振器长度)
当同相时,相长干涉会导致超短脉冲的产生,即激光锁模,脉冲间隔由往返时间决定:
脉冲持续时间取决于在相位 (N) 中振荡的模式数量和每个脉冲的形状。表现出高斯时间形状的脉冲的最小脉冲持续时间 (Δt) 由下式给出:
其中 0.441 表示脉冲的“时间带宽积”,它因脉冲形状而异。对于超短脉冲激光器,通常考虑双曲正割平方 (sech²) 脉冲形状,产生时间带宽积 0.315。
产品说明
电光频率梳 用于生成重复频率在5至30 GHz 之间的飞秒频率梳。 电光频率梳专注于构建具有超低相位噪声、倍频程带宽和飞秒脉冲持续时间的电光梳。应用包括光谱仪校准和双梳光谱。
产品特点:
· 具有均匀分布的光学频率的光谱
· 大带宽上的光谱相干性
· 5 ~ 30 GHz之间的重复频率
· 光输出功率高达5 W
· 脉冲持续时间短至 20 fs
产品参数:
参数 | 基础款 | 扩充款 |
重复频率 | 5 to 30 GHz | 5 to 30 GHz |
重复率调谐范围 | 1+ GHz | 5 MHz (typical) |
中心波长 | 1550 nm | 1550 nm |
输出功率 | Up to 5 Watts | Up to 5 Watts |
脉冲时间 | 0.8 to 1.5 ps | 短至 20 fs |
尺寸 | 0.65 x 0.4 x 0.16 m (3U rack-mount) | 0.5 x 0.5 x 0.2 m table-top unit |
图中EO基础梳的频谱,可见10GHz梳齿。(右)绿色和蓝色的线显示了在纳米光子波导中展宽后的EO梳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