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50的蜕变
11月5日,华为海思麒麟950对外发布,
这个号称性能卓越的芯片也揭开了神秘面纱。
这些参数足以说明,
麒麟950性能可以跟市场上任一款芯片媲美。
今天,猎哥来跟大家聊聊麒麟950的蜕变。
麒麟950有哪些过人之处
以注重平衡性能和功耗两者著称的华为海思,
此次延续麒麟系列的优势,
使得麒麟950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首个商用16nm FinFET plus工艺SoC芯片
跨过20nm工艺,完成高效低耗的目标。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海思挑战了高难度的工艺技术。
首先,晶体管结构变为3D结构,
同时还需解决寄生效应,
其次,金属互联难度成倍提升,
需避免金属互联不良威胁。
但是在与台积电共同努力下,实现了
性能提升40%,同时节省了60%的功耗。
业界首个4*A72+4*A53 big.LITTLE架构设计
同频同工艺下,A72比A57核心提升11%,
而功耗则降低了20%,能效比综合提升30%。
i5智能感知协处理器
与大核A72、小核A53协同共享资源,
由主系统进行智能调度,
在需要主CPU工作时,处于感知状态的i5就
可将主CPU迅速唤醒,从而缩短启动时间。
当手机处于“睡眠”状态时,i5仍然
可以持续收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信息,
而其所消耗的电量却远远小于主CPU。
MaliT880(主频900MHz)图形处理器
作为Mali的旗舰级别核心,
与麒麟930相比,
官方宣称麒麟950图形生成能力提升100%,
GFLOPS提升100%。
除此之外,
自研相机ISP,14bit双ISP,
吞吐率为960MPixel/s,
支持混合对焦技术,带来更强大的拍照体验。
自研射频芯片支持更广泛全球漫游。
虽然只支持LTE Cat6,最高支持300Mbps的
下行速度,但却为运营商的服务能力而设定。
支持4G+语音。
纵观麒麟950的性能配置,
与之前的麒麟系列有了更大的跨步,
也让大家对华为海思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华为海思走到今天,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
那些没有麒麟系列的日子
一直依附于AA体系发展模式的海思,
最早研发和推出第一款芯片,取名K3。
在当时备受期待,性能还行,
由于受到芯片市场的压制,
直接把市场定位于低端的中小手机厂商。
手机厂商的技术实力有限,
导致K3这个初始产品未得到完善,
无法进行正确的反馈而共同改进这款芯片。
而在K3这款产品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大量的铺货、铺渠道,
则加速了K3的悲惨命运的来临。
历经两年多,K3V2问世了。
这款在2012年号称业界体积最小的
四核A9架构处理器,
却依旧逃不出失败的命运。
GPU选择了图芯的GC4000+40nm制程的工艺,
简直就是失败的最优组合。
40nm制程直接导致功耗大,
为了解决功耗发热的问题,
需要进行降频处理。
而GC4000的性能却主要靠提频来维系,
在这个矛盾下,可想而知性能上完全不满足。
由此搭载此款芯片的华为手机也被
戏称为暖手宝,游戏体验烂到渣!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
华为海思并没有放弃手机芯片的研发,
相反地,通过对失败最优组合的整改,
解决功耗和兼容性问题,
从而才有麒麟系列的出现及迸发。
海思的起源及意义
对于华为来说,坚持对海思的投入与支持,
恐怕要追溯到华为众多产品的芯片供应。
对于华为来说,海思存在的意义重大。
除了大家熟知的麒麟系列之外,
海思芯片的解决方案还包括光网络、
无线芯片、视频编解码芯片、基带芯片等,
广泛应用于华为的光网络产品、高端路由器等产品。
无论是哪项产品,对于华为来说,
芯片的供应曾经都是受制于人的。
为了摆脱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
解决供应链上的困难,
海思的崛起和发展是必然,也是重中之重。
即使在经历了K3和K3V2的失败,
华为仍然不放弃,
继续从资金、渠道等各方面支持,
甚至坚持在自己的中高端机型上使用K3V2。
不过坚持总会有所收获,
从麒麟910的能用到麒麟920的好用,
随着麒麟系列的快速迭代,
相信海思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华为的基带技术,
今年率先发布支持LTE Cat10技术的基带,
甚至领先于芯片霸主高通。
搭载麒麟950的华为Mate 8
也将于本月26日正式推出,
是否真的如外界传言一样,
麒麟950性能飞跃,
很快就见分晓了!
猎哥最后弱弱的问一句,
哪位大神要是入手了,
可否借给我试试水呢!
万分感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