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蜗牛壳揭示高分辨率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陆生蜗牛壳揭示高分辨率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历史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在蜗牛壳体高分辨率氧同位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陆生蜗牛壳体有望揭示高分辨率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历史,在季节-天气尺度上实现将古论今,促进古今融合研究。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 陆生蜗牛对气候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古气候研究的优良载体。对单个蜗牛壳体进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δ18Os)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但到目前为止,对高分辨率δ18Os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不同个体和种属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气候指示意义,仍没有系统的研究和统一的认识。为此,研究团队对西安常见的条华蜗牛和灰巴蜗牛进行了高分辨率牙钻手动采样。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个体条华蜗牛的高分辨δ18Os序列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季节尺度上,条华蜗牛和灰巴蜗牛的高分辨δ18Os序列的波动幅度和变化特征具有良好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在研究地区的生长季相似,主要集中在3月~10月。两种蜗牛的δ18Os值在细节上的差异则可能反映了栖息微环境的差异,如相对湿度和温度。根据团队前期研究进一步指出,降水δ18O可能主导了季节尺度上蜗牛高分辨δ18Os的变化范围及其平均值。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目前牙钻手动采样的样品平均时间分辨率可达2~4天,计算的未成年条华蜗牛的平均生长速度为~290 mm/day(250~330 mm/day)。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3GL107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