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利用LAMOST数据发现6颗Oe星
近期,国家天文台李广伟副研究员等人在LAMOST DR5数据中发现了6颗Oe星。为目前世界上仅发现的13颗Oe星样本扩充了50% 的成员。
光谱中具有电离氦吸收线的恒星称之为O型星,O型星是赫罗图2上位于主星序左上端的大质量主序星。它们是宇宙中温度最高,质量最大的主序星。而Oe星则是一种含有巴尔末线系发射,而NIII 4634-4640-4642和HeII线不呈现发射的O型星。Oe星是一种非常稀少的天体,从1974年Conti和Leep给出了第一批共5颗Oe星起,到目前为止仅仅发现了13颗Oe星。Golden-Marx等人在2016年的研究认为,Oe星在O型星中的比例仅为3±1%,而与此相比,Be星在B型星中的的比例为71%,而B1e型星在B1星中的比例甚至达到34%,远远高于Oe型星的比例。
经典的Oe星被认为是经典的Be星在更高温度下的自然延伸。这种星自转速度极高,甚至接近恒星的碎裂速度,高速自转也使得恒星变得十分扁平,恒星的赤道半径要大于两极半径,从而导致了赤道附近的温度和引力要低于两极附近。另外,高速自转使得物质从赤道抛出,形成了从恒星赤道附近向外延伸的物质盘。恒星的巴尔末发射线就是从这个物质盘中产生。
目前,科学家把Oe星的稀少性归结为两种原因:第一、相对于B型星,O型星的温度更高;第二、相对于河外星系,银河系中O型星的金属丰度更高。这种两种原因都会使得星风更强,进而把星周盘吹散了。金属丰度更低的小麦哲伦星云中的Oe星比例为26±4%,远远高于银河系的比例。
最近的研究使得我们对Oe星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Vink等人认为Oe星的本质与经典的Be星有着根本的不同。Martayan等人认为,这些星也许是伽马暴长爆的前身星。
李广伟等人新发现的6颗Oe星,增加了目前近50%的Oe星样本。其中,TYC 4801-17-1在连续3天的观测中表现出了快速的V/R(发射线蓝端峰流量与红端峰流量的比值)变化。这是迄今为止在Oe星中最快的变化。李广伟等还验证了在以前文献中有很怪异表现的O4.5型星RL 128,也是一颗Oe星。当它的 Ha 线发射强度达到最大时,Ca II 三重线也表现出发射。此外,他们还给出了4颗新发现的BOe星。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Oe星扩充了样本,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近期,该发现性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Oe型星的物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