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明珠沦为电子废物 科技高速发展背后的回收网络完善难题
科技的发展许多时候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智能手机的出现就如同一块丰碑,标志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通过智能手机拥抱科技风潮,享受着数字服务带来的便利。甚至时至今日,出门在外仅仅依靠手机便可以满足我们的通信、娱乐、导航、拍照、支付需要, 成为我们手中的“掌上明珠”。 但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迅速迭代也催生出许多科技社会所要面对的难题,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以及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等电子科技的淘汰品。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置能力约每年1.7亿台。如果以正常的电子垃圾产生速度来推算,在合理规划回收方案的情况下,是可以稳定处理电子垃圾的。 但问题同样也出现在这里,由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现代科技产品迭代速度过快,导致电子垃圾的产生速度已经也过快,实际处理能力很有可能会应付不了未来垃圾产生的速度,而加快电子废物处理效能本身有面临许多难题,需要尽快完善。 根据日前发布的第四次全球电子废物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电子废物产生量达到6200万吨,比2010年增长了82%,但回收速度仅为产生速度的五分之一,每年因此会出现62亿美元的可回收自然资源流失,并带来污染风险。与此同时,电子垃圾回收难度很高,尽管有些国家要求人为送至废弃点,但是空缺依旧很大。 此外,电子垃圾的种类繁多也是导致回收难的主要原因。例如其中既有所含材料比较简单,对环境危害较轻的废旧电子产品,也有所含材料比较复杂,对环境危害比较大的废旧电子产品,甚至还有不少包含了稀有金属、贵金属。这一系列原因也让电子废弃物成为了“人造矿山”,而处理能力便是“开采能力”。 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我国在这方面表现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已经开始了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 前面提过,我国有约每年1.7亿台的电子废弃物处理能力,这得益于我国已经有109家规范且成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目前,电子废物处理方式主要有人工拆卸、分拣、物理破碎、分选等,而人力成本在其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而我国在这方面较早的引入了数字技术,通过先进的专利技术和成套工艺技术,借助自动化、智能化方案,优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拆解效率和水平,减少了人力消耗同时,提升了回收效果。像是冰箱这种废弃物,回收纯净度更是可以达到95%以上。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无法保证后续的处理能力能够跟得上电子垃圾的产生速度,甚至背后会引出一些渠道上的问题。例如废旧家电方面每年就会产生大量流入地下拆解渠道的问题。并且这些违规的处理渠道由于工艺、装备的不足,在回收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事实上关于这一点,在此前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也有所强调,其中明确提到了引导消费者、企事业单位规范交投电子废物,保证电子废物移交到正规的回收商,实现规范化处理。 总而言之,如何从政策切入,佐以技术工艺、装备、回收模式的升级,强化回收能力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电子废弃的产生也成为了目前解决电子废弃回收网络完善难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