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日前,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在首届中国「三品」战略峰会上发布了《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该研究提出了首个预制菜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方便企业进行对标和找准定位。
2022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5992.2亿元,预计在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83.5亿元。其中,东部地区百强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达64%。广东、上海和山东地区有较多企业进入该百强榜单,分别有17家、12家和11家。上海、广州和北京成为了入榜数量最多的城市,这是因为这些城市在研发创新和人才集聚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此外,在加工程度和食用方面,即烹类型的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达到31家。
根据《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研究》的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分布不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有5家。这表明预制菜企业规模较小且分散,同时也说明着龙头企业和其他预制菜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提升的空间。
《研究》指出,2020年以前,中国预制菜行业以深耕预制菜多年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为主,且主要销售渠道是B端,C端相对较少涉及。但随着疫情的爆发以及生活节奏加快,「懒人经济」的兴起推动C端客群对预制菜的需求逐渐提升,预制菜市场热度也随之逐渐提高。这不仅吸引了大量上游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和下游餐饮类龙头企业等加入到预制菜业务中,布局预制菜业务,而且也促进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底,中国共有预制菜企业7.6万家,其中上游企业凭借原料掌控优势,下游企业凭借渠道协同优势,在预制菜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此外,《研究》数据还表明,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结构中,即烹、即热、即食和即配类型的预制菜食品规模分别为2556.3亿元、2093.2亿元、1228.7亿元和113.9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数千亿元,其中最高占比的是即烹产品。然而,即烹产品的营收增速从2021年的16.1%下降至2022年的13.0%。
据余德彪介绍,2022年预制菜领域融资事件超过30件,其中60%项目融资金额超过千万元。预制菜产业作为推动一产转二产的重点,有力推动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东、山东、河南、福建、四川、重庆等地发布了预制菜专项支持政策,鼓励预制菜产业集聚发展,支持预制菜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重庆梁平区、厦门同安区、潍坊诸城市、河南新乡、广东高要区等预制菜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据研究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底,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达到7.6万家,较2021年新增3470家。虽然长期来看,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行业存在小、散、乱的问题,行业集中度较低。
根据分析,随着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不断提升,预制菜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量和质的要求,这将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龙头企业的优势也将逐步显现。从最近的预制菜行业的收购事件,如安井食品收购湖北新宏业食品和湖北新柳伍等预制菜企业来看,龙头企业在预制菜行业的产业链布局将逐步加速,这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