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

彩电进入三足鼎立时代中国超越日本或需10年

十几年前欧美日企业称霸彩电行业的格局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随着欧美企业的退却和日本企业的不断亏损,全球彩电迎来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由于中国彩电企业正处于上升轨道,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彩电有望超越日本彩电。

日本短期内

不会退出彩电市场

近年来不断刷新亏损纪录的夏普、索尼、松下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上述日本企业近日公布了最新财报,显示其困境已略有缓解。 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第三财季,夏普净亏损367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1740亿日元。 松下成功扭亏为盈。 营收1.8万亿日元,净利润从上年的亏损1980亿日元增至盈利610亿日元。 业内专家将这一原因归结为日元贬值,带动了日本企业海外业绩的改善。

然而,日本彩电企业仍然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 据了解,夏普201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仍高达4243.47亿日元。 松下没有改变全财年亏损7650亿日元的预测,可见日本彩电企业的困境。

随着日本彩电企业的不断亏损,以及两年前日立放弃彩电业务的成功转型,业内有声音称日本未来可能会放弃彩电业务。

不过,家电行业观察家陆刃波认为,日本企业短期内不会放弃彩电业务。 另外,“瘦骆驼比马大”。 日本彩电企业虽然近年来陷入亏损,但无论是产业结构、核心技术还是品牌影响力,仍优于中国彩电,仅次于韩国彩电企业。 彩电在全球彩电市场中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这十年,可以说是彩电时代的变革。 彩电已从CRT迅速转变为平板液晶彩电。 十多年前,飞利浦、彩电鼻祖汤姆逊、日本彩电品牌主导了全球彩电行业。 如今,飞利浦、汤姆逊彩电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飞利浦两年前将彩电业务出售给冠捷科技,仅保留飞利浦彩电品牌。 由于反应缓慢,汤姆逊无法从CRT彩电向液晶彩电转型,最终导致持续亏损。 无奈之下,汤姆逊于2010年正式告别彩电制造商。

如今,日本彩电企业似乎又在走汤姆逊的老路。 近两年来,彩电行业再次迎来了跨越式变革——智能化。 令人不解的是,在彩电智能化阶段,日本彩电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非常缓慢。 家电分析师梁振鹏告诉记者,与中韩彩电企业相比,日本彩电企业进入智能彩电要晚一年。 更致命的是,日本彩电企业对于智能彩电的态度似乎并不正确。 在2013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日本彩电企业不断推出硬件和图形方面的创新,而软件创新和彩电的智能化却停滞不前。

未来韩风

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动

就彩电而言,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价格优势,韩国彩电企业早已超越日本,成为当今彩电企业的霸主。

数据显示,2012年,三星电视出货量达到5130万台,LG电视出货量为2999万台。 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超过40%; 中国彩电全球总销量约为5700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8%; 日本彩电全球总销量约为4500万台,市场份额约为23%。

韩国彩电的崛起,实际上是建立在欧美日彩电衰落的基础上的。 业内专家将韩国三星、LG彩电的崛起归功于市场的快速反应。

产业链的快速布局是韩国彩电企业逐渐超越日本彩电企业的原因之一,而且差距还在拉大。 梁振鹏表示,韩国彩电企业在其上游产业链的技术专利、产品研发、上游产业资源等方面都明显超越日本彩电企业,无论是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还是OLED面板,都吸引了日本彩电企业的目光。近两年备受关注。 。

此外,对研发和创新的重视也拉大了韩国彩电企业与日本彩电企业的差距。 据了解,三星电子2012年连续两个季度减少设备投资,但并未减少研发费用。 2012年,全年研发费用高达12万亿韩元(约合109.8亿美元)。 苹果2012财年的研发费用仅为34亿美元。 可见,三星彩电的成功绝非偶然。

业内人士指出,三星彩电站在世界之巅,其背后最关键的就是创新。 这不仅限于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和经营战略创新。 从产品角度来看,无论是彩电还是手机,三星往往采取“争夺高端、占据中端、压制低端”的全面战略,这是其在产品领域的创新。经营策略。

有专家也认为,韩国彩电的成功离不开整个韩国的支持。 家电行业观察家洪世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韩国彩电和日本彩电就像是拳头和手掌。 韩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三星、LG,而日本则有夏普、索尼、松下、东芝、日立等众多品牌,都是黑电领域非常突出的企业,各个企业都在拼搏。它自己的战斗。

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也是韩国彩电企业的一大优势。 韩国彩电企业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彩电领域。 他们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以及冰箱等白色家电都很出色,而且都是围绕自己的品牌打造的。 日本夏普、松下等企业单腿行走,在黑电领域根深蒂固。 这样,一旦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整个企业就可能面临彻底崩溃,无法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彩电十年

全面赶超日本

去年底,国产彩电企业TCL在北京宣布,2012年全球平板电视出货量正式突破1500万台。 这是中国彩电企业全球年出货量首次突破1500万台大关。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彩电企业年销量超过1500万台的只有三星、LG和TCL三家。 有关专家表示,在世界彩电格局向中国转移的同时,国内彩电行业新的“雁阵格局”也正在形成。

据了解,迄今为止,我国唯一能够自主生产大尺寸上游液晶面板的彩电企业是TCL。 其他企业则较为被动地从日韩企业采购液晶面板,然后进行彩电的后续组装加工。 梁振鹏指出,中国彩电冲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一环在于产业链的完整性。 企业只有拥有自己的上游液晶面板及零部件生产线,才能摆脱被动竞争。

目前,我国彩电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上游液晶面板生产线也逐渐兴起,并已成功突破日韩对液晶面板的垄断。 近年来,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等企业不断推出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国产大尺寸面板取得质的突破。 其中,中国电子熊猫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在南京建设第10代TFT-LCD生产线,被视为有望掌握平板新格局未来面板显示产业。

早在2009年,TCL斥资245亿元建设了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可以说是中国彩电企业迈向上游制造的第一步。 TCL液晶面板的推出也标志着国内彩电企业液晶彩电上下游产业链的逐步完善。 洪世斌表示,这一点值得肯定。 如果国内彩电企业不投资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日韩对液晶面板的垄断永远不会被打破。

洪世斌认为,价格优势可以说是中国彩电的最大优势。 此外,中国彩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它有一个“阵地”——中国市场。 中国彩电企业能够打好圈地战。 只要把中国市场做好,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虽然中国彩电企业与日韩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但依托中国市场,仍然可以让中国品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未来十年,中国彩电仍有很大可能赶上日本彩电。”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 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TCL成为首家单月出货量超过200万台的中国企业,似乎也印证了这句话。 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市场正在弥补技术短板,拥有低廉的价格优势,背后有广阔的市场。 在中国彩电企业不断前行的同时,日本家电企业却深陷亏损。 未来十年,中国彩电将全面迎头赶上。 超级日本彩电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