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05-2006年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

相反,电声器件、微电机、电子变压器、磁性材料及器件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出口的重点产品。 2005年,这四类产品的贸易顺差分别为23.7亿美元。 4.62亿美元、4.16亿美元、2.1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顺差。

从进出口主体来看,电子元件产品出口量按照出口单位经济类型划分。 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占比46.8%,比上年增长50.6%; 中外合资企业占比20.9%,比上年增长26.2%。 ; 国有企业占18.8%,私营企业也占6.4%,其他类型企业占比不足2%。 从贸易方式看,进料、来料加工出口占75.7%,一般贸易占20.7%。 国内电子元件主要出口至香港特别行政区(39.6%)、日本(12.2%)、美国(10.0%)、韩国(6.4%)、新加坡(3.5%)、台湾(3.3%)等156个国家。 和区域出口。

电子元件产品进口量按照单位经济类型划分。 外商独资企业占比60.5%,比上年增长37.9%; 中外合资企业占比19.7%,比上年增长18.0%; 国有企业占12.0%。 私营企业也占4.2%,其他类型企业占3.6%。 从贸易方式看,进料、来料加工进口占75.9%,一般贸易占14.1%。 所谓进口产品是按价值计算的,但实际上其中3/4是国内生产的。

过去,电子元件行业的市场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且以单一产品的专业制造商为主。 由于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快速扩张和利润率的下降,许多规模较小的电子元件制造商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甚至垂直整合。 电子设备厂商向下整合也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元件企业将产品延伸至上下游产品,多品种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也越来越多。 例如台资企业国巨不仅生产MLCC,还生产片式电阻。

从全行业市场主体表现来看,该行业企业目前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资产较多、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是电子元件行业的主导力量。 今年百强零部件实现销售收入736.4亿元,占近万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的20%。 因此,元件百强基本上掌握了中国电子元件经济的命脉,影响着中国电子元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良好。 在通信、家电等下游产业带动下,电子元件行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整体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36.39亿元,比上年净增150.76亿元,同比增长25.74%。 2005年电子元件百强前10名企业平均销售收入比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前10名企业增长了27.16%; 而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中排名后10名的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增幅仅为16.78%; 前10名与后10名企业差距为10.3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基地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5年第18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布在17个省市,比第17位减少2个省份,比第16位减少3个省份。 2006年第十九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布在18个省份。 市,仅比十八届多一个省份。 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四省。 其中,浙江省企业29家,广东省企业21家,江苏省企业17家,福建省企业7家。 浙江、广东、江苏三省的销售收入总额、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分别占电子元件百强的65.68%和64.41%。 %、65.25%,产业集聚效应非常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除外资或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外,民营经济实力已达到很高水平,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整体规模较上届有较大提升,但真正实力雄厚的企业并不多。 企业做大只是指企业投资大,在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排名靠前。 企业越强大,意味着其业绩和成长能力具有竞争力。 主要通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净利润等增长指标反映其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经营效率等经营管理能力。 可见,大并不等于强。 企业做大容易做强难。 要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强。

首先,要加大苦练内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突破核心技术和专利。 目前,我国电子元件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核心技术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 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电子元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这一现状应当引起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旦核心技术全部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的企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来料加工厂。

因此,各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紧跟先进技术的步伐,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改变目前产品质量不高的现状。我国电子元件行业没有国际知名品牌,从注重产量、销量转向注重品牌,从品牌模仿转向品牌创造。

二是加强合作,整合资源。 要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企业并购,实现产业规模整体扩张,努力在全球产业链发展中形成加工制造成本和规模优势。 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开展共性技术联合研究,加强技术成果共享。 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加大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在对接市场方向的基础上,提高资源整合优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巨人”。

其次,加强国际规则研究,共同维护行业利益。 要加强对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学习和研究,共同应对对外贸易壁垒,通过多元化投资布局化解贸易摩擦。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共同应对海外专利费用谈判。 要提高维护行业利益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化解进口等方面的恶性影响。

再次,尽快提高产品质量。 由于国内电子元件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领域,我国通用元件生产产能过剩。 但企业很难满足新产品所需的整机生产和成套新零部件的供应需求。 被动局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国内电子元件企业应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先占领国内高端市场,再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做强做强开辟新途径。

最后,要提高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发有毒有害物质替代产品,推广电子元件无铅化,从源头上提高企业环保水平。 还要注重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共同把电子元件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

第五章电子元件行业片式元件重点产品分析

片式元件

是电子元件发展的主流。 目前,各类电子元件的芯片化率已高达70%。 在各种整机电路中,片式元件与半导体有源器件的比例通常在20:1至50:1左右。 在一些高端电子产品中,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片式元件的比例甚至更高。 高,有时达到100:1。 2005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片式元件进出口贸易活跃,电容器出口额15.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 其中片式陶瓷电容器出口额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69%; 片式钽电解电容器出口额1.47亿美元,增长70.46%; 片式电阻出口额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51%。 未来,片式元件的主流产品将逐渐从0603过渡到0402甚至0201,片式元件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随着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增加,手机与消费电子、电脑的结合将是未来的两大趋势。 手机将比PC更具发展前景,手机将取代PC,成为科技竞争的新舞台。 应对这一变化,小型化(0201尺寸)、集成化、高频化、大容量的电子元件将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安装密度的提高,片式元件的使用量将大幅增加。 3G手机MLCC、Chip-R、片式电感的使用量将激增,从平均300多颗增加到600多颗。 片式电感的使用量将增加一倍,达到60颗以上,这将为电子元件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利益。 来到新的商机。

近年来,国家“863”计划、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等重大研究计划都对芯片元件相关研究项目进行了支持。 其中,国家“863”计划对电子元件材料及关键技术研究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 在这些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片式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的研发和转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一些材料和元件(如多层陶瓷电容器、片式电感器、片式压电陶瓷变压器的关键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积累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优秀科研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并形成了一批引领性、示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成果转化基地,但从整体和产业水平看,我国片式元件产业与两大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电子元件生产大国美国、日本等,电子元件生产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核心竞争力差,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部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其他的。 。

片式元器件加速升级、无源集成产业崛起、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片式元器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抓住这些机遇,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片式元件和集成器件,将是我国从电子元件大国迈向电子元件强国的必由之路。

印刷电路板

继2003年PCB市场复苏后,PCB行业持续强劲增长。 2005年,340家PCB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12亿元,同比增长39.01%; 利润总额54.65亿元,同比增长67.89%; 出口53.38亿美元,同比增长39.72%。 需求主要来自通信市场对PCB的持续需求。 台湾最大的30家PCB制造商中,70%已在中国大陆设厂并扩大生产能力。 因此,2005年PCB尤其是柔性PCB的产值增长较快。例如生产柔性PCB的常州宇宙星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苏州伟信电子有限公司、深圳中兴新宇软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宏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2005年产值增长均超过200%。

预计2006年、2007年我国PCB产值平均增速将超过25%。

敏感元件和传感器

随着WLAN、蓝牙和GPS产品的发展,对热敏电阻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普及,摄像头将大量使用,CMOS传感器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此外,手机摄像头正从30万像素向百万像素及以上过渡。 2006年,手机摄像头模组将继续向高端化发展。 2兆和3兆自动对焦模组将再次对国产手机品牌和中国模组厂商构成严峻挑战。 自动对焦电机技术,如步进电机、音圈电机、压电等,是中国厂商难以攻克的又一门槛。

电容器

我国电容器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服务上,都能满足电子机械、家用电器发展的需要,并带动了相关材料和装备行业的发展。 已成为全球电容器产业。 一个大制作人。

电子消费品的普及和升级正在引发电子行业的巨大变革。 家电产品已扩展到变频、环保空调、家庭影院、电脑、通讯产品等,因此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电子机械已向数字化、高频化、多功能化、便携化方向发展。 电子系统已向网络化、高速处理方向发展。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功能不断提高。 整机电路正在简化。 采用单机。 电子元件数量不断减少,单机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加速电容器的小型化、芯片化。

我国电子元件生产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生产基地,电容器出口量占产量比重较大。 我国电容器产业具备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条件。 交流电容器、抗干扰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已获得全球通行证,产品质量有了可靠的基础保证。 公司、昆山万丰电子、南方宏明电子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国内材料、装备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电容器所用原材料、制造工艺设备、测量仪器仪表基本能满足国内要求。 走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的道路,有利于电容器行业的发展。

电声器件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声器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端电声器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电声器件不断涌现,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电声器件产品正向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高保真、大功率、智能化、多功能方向发展,片式电声器件也发展迅速。 这几年,我国电声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声器件生产加工中心,并在国内形成了电声器件生产工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 我国电声行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对电视、通讯产品、家庭影院、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电子玩具等配套的电声器件将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此外,汽车音响也是电声器件的重点行业。 预计未来几年受关注的应用领域将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

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移动通信、家庭影院、多媒体、数字视听终端的快速发展,中高端电声器件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先进的设计和测量软件及设备将使电声技术水平日新月异。 传统电声器件的性能不断优化,数字化、硅集成等新型电声器件产品层出不穷。

高保真化、片式化、小型化、薄型化、低功耗、高功率、多功能、组件化已成为电声器件的新发展趋势。 同时,产品的安全性和绿色性也是影响其发展前景和市场的重要因素。

混合集成电路

混合集成电路产业虽然属于集成电路范畴,但多年来我国对混合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强度较低。 就军用混合集成电路的投资而言,一般不到国外投资的1%,特别是先进混合集成电路MCM的投资更少。 在民用产品方面,投资远小于高科技产品的需求。 由于民用HIC产品的投资大部分是企业自筹,考虑到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项目的效率,企业不能也不敢大量投资。 需要大量资金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这种情况也制约了我国HIC产业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快速发展。

未来几年混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该是应用于移动通信基站、中继站和终端的中高端HIC产品。 现阶段我国汽车HIC产品仍基本依赖进口。 该市场将是未来几年HIC行业发展和突破的重点,也是需要加大投入的重大项目。

混合集成电路应用领域广泛,HIC产业必须形成多元化市场。 还应关注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家用电器、工控设备、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等,要形成多元化的应用市场,通过品牌打造增强核心竞争力。

连接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元件越来越小,电路密度越来越高,传输速度越来越快,这些都促进了电气插头元件技术的发展。 电连接器元件正向高密度、小型化、薄型化、组合化、高速、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地区之一。 未来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 市场对各种电子元件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也带动了电连接器元件的发展。 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电子产品市场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已成为连接器应用发展的新特点。 整机电子设备系统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大连接器厂商重点关注的新应用。 场地。 连接器产品开发的目标已从适应整机小型化转变为满足数字化提出的特性要求。 准确把握连接器行业在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变化、国际分工等方面的新趋势,积极适应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市场的转变。 因此,应大力发展小间距、高低频混装、宽带化、多功能、组合化、模块化、智能化新型连接器应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我国连接器产业应集中力量规模化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并应围绕以高端家电为代表的消费类产品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快速发展汽车产品、以及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 在通信产品等领域,我们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

2005年,我国电连接器零部件产值519.86亿元,同比增长23.37%; 出口金额2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9.06%。 其中,连接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出口额13.89亿美元,增长66.81%。 由于台湾主要电脑和连接器制造商已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因此连接器的需求主要来自PC市场。 开关零部件方面,开关出口总额达6.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25%。 其中微动开关和触摸开关增长最快。 对开关元件的巨大需求来自于手机、MP3播放器和数码相机等便携式设备市场的增长。 随着通讯产品、GPS、娱乐系统等应用的增长,2006年电连接器零部件制造业将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产值将增长22%以上。

光缆

电线电缆行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缆生产国。 目前,国产电线电缆有12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 在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潮流引领下,我国光纤电缆、通信电缆快速发展。 主要品种均可大批量、稳定生产。 产品质量满足电信部门要求,相当一部分达到国际标准。 先进水平。

从近年来国际电缆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需求下降,电缆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企业间竞争加剧。 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大幅上升。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电缆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我国电缆行业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主体。

未来几年,重点加强光纤预制棒产业建设,实现光纤预制棒完全自给。 此外,还应加强标准化、原材料国产化、专用设备仪器研发等基础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光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磁性材料

近年来,国内磁性材料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年增长率超过20%。 现在,我国磁性材料产业从产量上已初具规模。 中低端产品占据较大国际市场,高端产品已开始形成竞争力。

随着汽车产量和扬声器使用数量的增加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配套部件的发展。 是钕铁硼最大的市场之一,年需求量约数万吨; 显示器需要各种高档铁氧软磁铁; 多媒体音响对永磁材料也有巨大的需求;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电话和移动电话设备对抗干扰磁芯、片式小型化电感器、传感器和扬声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给软磁和永磁材料带来了良好的市场。 从市场发展来看,全球及国内磁性材料市场发展前景乐观。 未来10年可以说是我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的伟大时代。 未来几年,我国磁性材料行业主要将加快质量和性能提升,产量增长速度将放缓。

我国磁性材料企业还不是很强。 未来,应集中力量完善主打产品,赢得规模竞争优势。 只有在完善主打产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