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风风雨雨 揭秘等离子电视的兴衰
产品:1 雄心勃勃的退出惨淡
近年来,人们在选购电视时经常会看到“平板电视”这个词。 主要指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我国台湾省等一些地方有人称其为“等离子电视”)。 很多人将中国电视市场分为四个时代,其划分点是根据电视机所采用的显示技术来划分的。 比如最早的黑白显像管,但后来的彩色显像管,在经历了短暂的背投技术之后,以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显示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里统治了整个市场。
如果你是近两年才开始关注电视市场的读者,你可能还没有看到等离子电视的真面目,因为液晶电视在竞争中已经彻底击败了等离子电视,成为绝对主流。 近五年来,先锋、日立、松下等等离子阵营的一些核心成员相继宣布放弃等离子技术,等离子电视逐渐退出市场。 不过,等离子电视并没有因为技术落后而退出市场。 当时业界流行一句话:“业余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由此可见等离子技术在技术上甚至比液晶更胜一筹。 正是因为当年等离子阵营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有信心,所以这些厂商也野心勃勃,希望击败LCD,成为平板电视行业的主导技术。
等离子电视一度与液晶电视势均力敌
从第一台等离子电视上市到今年等离子电视逐渐从市场上消失,已经过去了近20年。 回顾等离子电视近20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详细分析为何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被液晶电视“逆袭”。
产品:2 出身名门望族,备受瞩目
虽然平板电视直到2007年之后才真正普及,但等离子显示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出现了(液晶显示技术出现更早),等离子电视原型机在1993年就开始向外界展示,和液晶电视一样,由于当时的技术理念过于超前,技术和制造还不够成熟,所以等离子电视当时只是厂商展示超强技术实力的一个平台,这说明了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但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松下一直是等离子阵营最坚定的支持者
等离子电视可谓“出身名门”,其技术支持者包括松下、日立、先锋、索尼等一系列电视行业巨头,当时这些公司还处于黄金时期,而这些厂商组成了等离子营地。 在这个阵营中,松下最为活跃。 除了不断改进等离子技术之外,它在推出的产品数量和产品线的完整性方面也做到了最好。 松下虽然同期也推出了一些液晶电视产品,但更侧重于等离子电视。 2007年5月25日,松下和日立宣布组建等离子电视战略联盟,共同对抗韩国企业和液晶阵营。 尽管负面分析不断,但松下等离子显示屏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其显示尺寸还在不断增大。
等离子技术发布后,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关注。 可以看作是CRT显像管技术的延伸,可以在保证色彩表现的同时让机身变得更薄、更轻。 2003年,时任社长中村邦夫决定大力投资等离子电视的开发。 他有“等离子体信仰”,认为“等离子体比液晶更亮,可视性更优越”。
等离子电视早期虽然生产厂家众多,但核心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巨头手中。
随着等离子产能和技术实力的提升,松下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等离子电视,并通过技术创新让等离子电视性能更加强大,比如不断加大等离子电视的尺寸,解决烧屏、烧屏等问题。由于功耗高。 然而,2006年底,一些行业分析师警告松下,液晶电视仍将超越等离子电视,特别是在大屏幕高端市场。 分析师的依据是等离子面板制造商不断合并。 此前市场上大约有50家厂家和品牌,现在厂家只有5家。 当时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只有液晶电视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比那些已经被淘汰的电视还要差。 CRT显像管电视(虽然CRT电视因能耗问题早已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禁止销售,但在许多国家仍然上架,而且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很多人消费者购买)。 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产品:3位英雄势均力敌
随着传统CRT显像管电视开始逐渐退出市场,背投电视也没有获得市场太多认可,平板电视开始进入等离子和液晶两大阵营的对抗。 双方开始了一场大口水战,通过媒体、广告等方式宣传各自技术的优势。 其实,纯粹从技术角度来看,等离子和液晶两大技术各有优缺点。 与此同时,正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两大类技术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短板。
最初,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等离子技术的“烧屏”、“分辨率不够”、“耗电”等缺点。 不过,通过技术改进,等离子电视早已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支持1920×1080全高清。 分辨率、支持动态节能模式等,使其在传统弱点方面更加接近液晶电视; 当然,与此同时,液晶电视也在改善自身的缺点,比如通过提高刷新率、增加插帧、局部背光控制等技术来尽可能减少拖尾现象,使得黑屏显得更加纯粹。
以松下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改进等离子技术
事实上,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看,等离子电视经过几年的不断“进化”,已经基本解决了之前的问题。 由于成像原理的差异,液晶电视很难解决漏光和黑色纯度表现不佳的问题。 、拖尾现象等问题只能减少上述缺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就实际显示效果而言,等离子电视确实明显优于液晶电视(尤其是动态画面清晰度方面),所以有人会提出“内行买等离子,外行买液晶”。
等离子体主动发光,因此不存在视角问题。 您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环境光线下享受最佳的图像质量。 而且等离子不会像LCD、投影、CRT那样出现暗角或曲面,整个显示区域可以达到极高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等离子电视主动发光,屏幕的亮度随着平均图像电平(APL)的变化而变化。 当APL高时,图像亮,当APL低时,图像暗。 因此对比度高,图像层次感强,清晰度高。 显示图像生动、明亮、柔和、自然。 另外,等离子电视是通过激发荧光粉发光的,所以在切换侧面时会产生一定的余辉效应,符合人眼对运动图像的心理感知。 因此,等离子在表现动态图像方面的效果接近CRT电视,并且具有动态清晰度高的优点,这是液晶显示技术完全缺乏的。
在动态图像清晰度方面,等离子电视仍然领先于液晶电视。
不过,虽然液晶电视在显示技术上无法与等离子竞争,但由于液晶电视阵营规模庞大(包括三星、LG、索尼、日立等同时推出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产品的厂商) )之后,液晶电视行业采取更加开放的策略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液晶电视在市场份额方面并不处于劣势。 那几年,两个阵营正处于相互竞争的阶段。 “买液晶电视还是等离子电视”成为当时很多消费者面临的难题。
产品:4分崩离析并开始衰退
在与液晶电视阵营竞争一段时间后,由于等离子阵营部分企业的整体战略考虑以及整个等离子行业相对封闭的局面,一些企业宣布放弃等离子电视业务。 2007年,包括先锋、日立等等离子厂商相继宣布退出等离子市场,支持等离子的厂商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厂商转向液晶。
为了保持竞争力,等离子阵营的制造商拒绝分享技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由于液晶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众多厂商的大力推广,消费者对液晶电视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产品线也变得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 读者的各种需求。 而等离子电视方面,由于厂家数量较少以及松下、日立、先锋等厂家自身原因,产品布局及自身明显薄弱,品牌号召力相对有限,产能也处于偏低水平。绝对劣势。 缺点,所以销量也在下降。 最终只有松下在品牌上苦苦支撑,液晶电视阵营也越来越强大。 无论是营销还是实际销量都处于绝对劣势。
由于无法获得更多上游资源,不少厂商开始放弃等离子,转投液晶阵营。
据显示行业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预测,到2015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将萎缩至500万台,不到2013年1030万台的一半。尽管消费者仍然可以在市场上购买等离子电视产品,但而且它们的性价比也很高,这样的产品未来只会越来越难买,而且也不会配备最新的显示技术。
附:等离子电视阵营厂商公布退出时间表
2004年,业内曾有传言称索尼将退出等离子阵营,但索尼当时予以否认。 不过,2006年8月,索尼确认正式退出,专注于液晶电视,并随后推出了“BRAVIA”品牌液晶电视。
2005年,东芝宣布退出等离子阵营。
2005年2月,富士通宣布退出等离子阵营。
2007年9月,飞利浦宣布退出等离子阵营,并于2009年彻底退出。
先锋公司于2008年3月退出等离子面板制造,并于2009年3月完全退出。
2008年9月,业内曾有传言称日立将退出,但日立当时予以否认。 2012年2月,日立宣布正式退出。
2011年,松下开始逐步收缩等离子面板业务,加大对液晶显示器业务的投资。
2013年11月,等离子阵营的中流砥柱松下宣布将停止生产等离子面板和电视,并将于2014年3月停止所有等离子业务。
2014年7月1日,三星电子宣布今年11月30日后停止生产等离子电视。
2014年8月,LG电子宣布全面退出等离子电视业务。
产品:5项战略保守技术封闭
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优越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拥有优势并不意味着赢得整场战争。 让我们反思一下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占主导地位的等离子阵营如何输掉了这场战斗。
在IT行业,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市场选择并不完全基于技术的进步,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这一点可以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特斯拉与爱迪生在供电系统上的竞争中看出。 20世纪90年代通信行业CDMA和GSM的竞争,以及PC操作系统Windows和Mac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明显。 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阵营在开发过程中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 这一策略虽然让等离子阵营厂商在前期提高了技术门槛,获得了更多利润,但也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基础。 铺垫。
虽然等离子技术在很多地方都有优势,但各个厂家却相互封闭。
在等离子发展初期,松下、三星、LG、日立、先锋等厂商牢牢控制着技术优势和上游等离子面板制造资源,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并没有打通整个产业链。其他制造商。 。 即使是早期等离子阵营成员索尼、东芝、富士通等也无法获得更好的上游资源。 这导致其他厂商放弃并重新开始发展LCD产业来与他们竞争。 这也刺激了每年大量资金投入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扩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液晶电视在色彩饱和度、响应时间、对比度等方面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清晰度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当液晶电视开始支持1080p全高清时)分辨率方面,等离子还停留在720p时代,甚至分辨率更低,现在4K液晶电视开始普及,消费级等离子电视还没有支持4K的产品,只有商用级大尺寸电视。屏显示),最终凭借价格、功能、节能等综合表现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心,使得等离子阵营节节败退。
液晶电视在分辨率上一直具有优势
更糟糕的是,松下在等离子阵营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松下希望利用其在等离子方面的技术优势摆脱竞争对手。 因此,它对自己的技术严格保密,不愿意与其他公司分享,也不愿意与任何公司分享。 结成战略联盟,拟自行拓展等离子产业。 这种封闭的产业链让更多的厂商结成联盟共同发展液晶产业,也刺激了每年都要动用大量的资金来扩建液晶面板生产线以及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组建等离子和液晶两家公司。 各大科技阵营对峙的局面。 虽然被称为“两大阵营”,但液晶阵营明显强于等离子阵营,可谓“大家都拿起材料,火焰高涨”。
同时,液晶显示器行业思想相对开放,技术可以共享。 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液晶阵营,无法获得等离子资源的厂商自然也会加入液晶阵营。 此外,液晶面板还可用于手机、电脑显示器和平板电脑上,拥有非常广泛的用户群。 (至于显示器、手机等小型化设备为何不采用等离子技术,可以参考《液晶显示器100个问题:为什么显示器不使用等离子技术?》)。
液晶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更广,但等离子不行
除了在技术上不断改进,让液晶电视的观看体验尽可能接近等离子电视、在分辨率上超越对手之外,液晶电视阵营在产品推广方面也做得更好。 多个品牌在各大媒体、家电卖场、户外广告等进行大规模宣传,极力弱化液晶电视技术不足的印象,推出更齐全的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附:等离子电视为何难以实现高分辨率?
以松下推出的42英寸1080p全高清等离子电视为例,其像素单元尺寸为:483um×161um。 由于等离子体和液晶的原理不同,等离子体必须留有足够的放电空间用于气体放电(还存在电极尺寸限制等问题),而继续将单元做得更小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如果想要实现4KUHD超高分辨率,或者应用在像素密度更高的电脑显示器或者手机上,技术难度会更大,需要一定的研发时间。 但遗憾的是,当4K技术刚开始流行时,等离子阵营基本已经崩溃。 各大厂商都没有继续投入等离子的计划,4K等离子电视基本胎死腹中。
产品:6个积极开放的产业联盟
从等离子技术20多年的经验可以看出,对于一项新技术或一项产业来说,要想实现真正的普及并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只是一方面,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构建一个完整、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那么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尤其是在互联网冲击、对运营效率要求非常高的今天,只有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与更多的厂家或单位结成联盟,才能巩固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市场呢? 优点。 例如,在蓝光和HD-DVD关于下一代光盘存储标准的战争中,真正击败HD-DVD的并不是蓝光的先进技术,而是索尼通过与各大厂商的联盟背后支持蓝光。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和其他内容提供商。 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击败对手。
等离子电视仍在促销,而且价格相当优惠
在等离子电视的开发过程中,松下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因此,作为一家以利润为导向的公司,以封闭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技术,以保持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并获得更大的优势,这样的策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这也促使其竞争对手采取其他方式来应对竞争,造成液晶阵营强势,导致松下后期一直处于被动。 后来的佳能也是如此。 其SED技术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等离子”,最初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但由于技术封闭和各种专利诉讼的双重打击,它始终没能问世。
除了LG电子之外,LG Display还与多家国内厂商联手推广OLED技术,并吸取以往等离子失败的教训。
经过这场战争,很多厂商都吸取了教训。 例如,目前韩国厂商已经开始推广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 其中,三星在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大规模使用了它; 而LG一直希望OLED技术能够在大屏幕平板电视上得到普及。 它不像等离子那样封闭。 只要购买OLED面板,任何厂商都有机会推出OLED产品。 例如,LG Display不仅向同集团姐妹公司LG电子销售OLED面板,还向海尔、长虹、康佳等中国企业销售OLED面板,与领先电视终端厂商结盟,共同推动发展OLED技术并组建团队。 这无疑比仅仅依靠一家制造商LG电子要高效得多。 除了最新的OLED技术之外,LG Display在推广“无闪烁3D”技术时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 现在“无闪烁3D”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份额。
IT行业的技术阵营之间的战争常常让我们看到行业的最新趋势。 等离子和液晶阵营的竞争也是如此。 这也给了其他厂商一些经验和启发,避免其他厂商日后做出商业决策。 犯与推广时同样的错误。
7 三星PS60F5000AR详细参数